导言

近期,多所高校公布《202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其中,研究生就业情况受到大众广泛关注。2022届硕士毕业生们就业去向与就业选择如何?通过哪些渠道实现就业?研招网特推出此专题分析展示2022届硕士研究生就业情况。

毕业生就业去向分析

  • 地域分布
  • 专业对口
  • 重点区域
  • 基层就业
  • 灵活选择

毕业去向与院校属地紧密联系

从就业单位地域分布来看,大部分硕士毕业生倾向于留在就读地或前往周边地区就业。

如内蒙古农业大学有67.9%的硕士毕业生在内蒙古自治区就业,就业量较大的城市为呼和浩特、鄂尔多斯、包头等。

暨南大学有72.1%的硕士毕业生集中在广东省就业,67.3%的硕士毕业生积极服务于大湾区,就业量较大的城市为广州、深圳。

培养特色越突出,就业专业对口倾向越明显

硕士毕业生就业行业、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程度,反映着就业质量与专业培养目标达成效果。培养单位的学科(专业)特色突出,硕士毕业生的就业专业对口倾向更明显。

如天津医科大学2022届硕士毕业生专业对口情况较好,到医疗单位就业人数占比较高,签约人数比例为77.76%。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从事教育-学历类行业的占比最高,为35.96%,其次为信息技术(24.36%)、公共管理(8.85%)、金融(8.28%)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有39.36%的硕士毕业生到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就业及深造,硕士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75.48%。

图3:华东师范大学2022届硕士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

毕业生积极投入重点区域/行业就业

各单位大力推动毕业生服务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发展战略,为国家经济建设与产业结构转型提供人才支持。

如内蒙古农业大学78.5%的硕士毕业生在“一带一路”区域沿线省份就业,72.1%的硕士毕业生在西部陆海新通道所涉区域就业。

吉林大学有2959名硕士毕业生赴“一带一路”所涉区域就业,占总就业人数比例为63.59%。

图4:吉林大学2022届毕业生“一带一路”相关地区就业情况

毕业生越来越多地选择扎根中、西部基层就业

近年来,高校积极鼓励引导毕业生去往基层就业。

如西安交通大学2022届硕士毕业生到中西部就业人数比例为53.94%,共有183名硕士毕业生被四川、陕西等多个省市录用为选调生或公务员。

中国传媒大学有145名硕士毕业生赴西部基层就业。

图5:中国传媒大学2022届各学历毕业生选赴西部、基层就业情况

就业单位性质多元,就业选择更加灵活

硕士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并非高度统一,多样化的就业单位性质体现着更灵活的就业选择。

如北京工业大学62.9%的硕士毕业生集中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国有性质单位就业。

而西安交通大学硕士生毕业生就业以企业为主,就业比例达73.70%,到机关事业单位就业比例10.18%。

毕业生求职渠道特征

善用各级各类精准就业服务与个性化就业指导

教育部就业服务

教育部升级打造“24365校园网络招聘服务”平台,引入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等,联合地方、高校以及社会知名招聘网站共同开展“23456校园招聘服务”系列活动;建立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创新创业相关政策发布、解读、项目对接等服务。人社部举办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金秋招聘月、全国人力资源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等专项活动为硕士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

院校就业指导

各高校及院系单位通过及时掌握毕业生的求职心态、生涯规划和就业进展,积极提供个性化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做好低收入家庭毕业生、少数民族、残疾、学习困难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一人一策”重点帮扶,为毕业生提供精准就业指导,2022年为240名家庭困难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共计金额36万元,少数民族毕业生实现就业437人。

开拓就业机会

院校通过信息精准推送、就业市场开拓、招聘宣讲组织、校地合作机制等方式为毕业生提供量多质优的就业机会。如暨南大学开展“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2022年上半年校院两级走访用人单位791家,有效挖掘就业岗位6118个;新拓单位275家,新拓单位就业岗位1331个;主抓校园招聘主渠道,开展615场宣讲会,对接省、市、校级各类专题双选会31场,参会企业超5000家,提供岗位超28万个。

线上求职是主流渠道

网络招聘平台受到青睐

网络招聘平台突破时空限制,集合海量招聘信息,可供求职者随时随地搜集职位信息,日渐受到青睐。如暨南大学2022届硕士毕业生主要通过“本大学招聘信息、活动推荐的专业求职网站”获得第一份工作(占比50%)。“学校就业网/企业微信/学生就业公众号”和“政府/社会招聘网站/求职类App/社交平台等”是华东师范大学2022届毕业生求职过程中信息来源的重要渠道。

校招与直播招聘、云宣讲相结合

由于传统线下宣讲会受到场地、人数以及跨地区流动等因素制约,企业积极探索新媒体渠道的应用,通过“宣传展示+直播带岗”的形式向求职者全方位介绍企业文化和岗位需求,求职者可以实时提问自己关心的问题,让人岗匹配效率更高。如上海海洋大学推出校园求职直播间,首场直播共吸引24家企业参与,共计提供248个职位,学生参与量达到7200余人次,投递简历646份。

通过多形式的求职准备,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同学们普遍通过参加技能培训、实习、职业规划等方式来提升竞争优势,大部分学生会设定比较明确的目标,集中投递某些公司或行业,并做足“攻略”,详细了解企业或岗位的相关信息。如华东师范大学有73.87%的硕士毕业生认为“实习实践经历”是择业成功的关键影响因素。

响应号召,积极投身基层就业

高校通过做好“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等毕业生基层服务项目,开发一批社区服务、科研助力、社会组织就业岗位,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引导学生厚植知农爱农情怀,勇担强农兴农使命,持续宣传引导基层就业项目,显著提升学生投身国家基层项目和地方基层项目的热情和意愿,有155名2022届硕士毕业生选择服务基层项目就业。

编辑:霍然 校对:彭妲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