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四维发力”做好资助育人工作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天津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育人作为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健全工作机制、提升服务质量、落实精准帮扶、强化励志教育四个方面,努力构建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成才。
健全工作机制,夯实资助工作“支撑点”。成立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将学生资助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做好学生资助工作,持续强化组织协调,督促工作落实。修订《学生资助工作文件汇编》,发布学生资助年度工作指南,不断规范资助管理制度。建立院级资助工作考核机制,将资助工作落实情况作为学院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监督管理,压紧压实工作责任。选优配强工作队伍,完善“学校—学院—班级”三级资助工作网络,为每个班级选配资助工作专员,积极发挥“宣传员、观察员”作用,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建立健全“选、训、考、评”培养机制,通过评选优秀资助工作案例,设立专项课题,邀请相关专家参与资助工作实践研究等,进一步提高资助工作队伍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推动资助工作科学规范发展。
提升服务质量,抓牢科学管理“突破点”。建立线上线下多平台资助问题反馈渠道,定期开展学生资助工作满意度和资助成效调研,针对性服务学生受助需要。建立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强化信息系统对接和数据共享,努力实现“信息来源清楚、信息比对精确、数据运用规范、资金执行高效”,进一步提高资助管理水平。开发资助业务线上办理“智慧云平台”,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优质便捷服务,以“一网通办”推动科学化、精准化管理。实行资助资金台账式管理,定期开展工作自查,努力确保资助对象精准、力度精准、分配精准和发放精准,切实保障资助资金使用规范高效。依托校园大数据平台实现动态预警,健全“隐形资助”机制,进一步提升资助信息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落实精准帮扶,聚焦纾困解难“发力点”。建立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分析模型,开展“一对一”谈心谈话,将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科学提升认定精度。重点关注边缘易致贫户、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家庭的学生,及时将其纳入资助帮扶范围。完善“奖、助、贷、勤、补、减”全程全覆盖资助体系,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多种形式资助暖心工程,持续开展中秋慰问、冬装发放、春节慰问等活动,为困难学生发放流量补贴、返乡路费补助、临时困难补助等;开展爱心家访、喜报寄送等暖心活动,建立“爱心大礼包”绿色通道,保障困难新生无忧入学;连续15年组织暑期实践队,对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开展家访活动,努力让困难学生安心就学。充分发动校友和社会力量,积极拓展纾困助学渠道,依托捐赠资金建设“爱心屋”,实施学生志愿服务时长兑换爱心礼物活动等,进一步提升资助工作多样性与实效性。
强化励志成才,瞄准资助育人“落脚点”。开展资助政策宣讲会、助学贷款签约会,每年随录取通知书寄送学生资助政策手册,定期发布“资助政策早知道”等,不断扩大政策宣传覆盖,提高学生资助政策知晓度。将扶德扶智扶志有机融合,从“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发展,落实“宏志助航”计划,实施“雏鹰”计划,开设思想领航“双百工程”、学业辅导岗、就业技能提升训练营、“一米阳光”心理素质拓展工作坊等,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校企合作,开展校企奖学金颁奖仪式、“胸怀家国 寻梦立志”名企行等活动,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更多发展机会。选树优秀典型,举办“天大榜样”优秀学生表彰大会、学生资助诚信教育月、“助学·筑梦·铸人”主题活动,开展“自强之星”“诚信之星”评选,大力营造学习榜样、争做榜样的良好氛围。设置3000余个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和近300个线上兼职岗位,积极组织受助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公益劳动、支教扶贫等活动,引导受助学生培养爱国奉献、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努力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