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没有找到访问的页面)

出错了

404 Not Found (没有找到访问的页面)
返回首页

心怀“国之大者” ,推进新医科建设,培育时代新人

2022年04月20日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清华大学时发表重要讲话,观大势、谋全局、明方向,为我国教育改革、科技创新、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做出重要指示,为高等教育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扎根祖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指明了前进方向。

北大医学始终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做到“常学常新”,用精神之光照亮北大医学奋进之路。

2022年4月19日上午,教育部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时重要讲话精神一周年座谈会。

深入学习贯彻

总书记讲话精神

“我国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要培养一流人才方阵。建设一流大学,关键是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重点,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要构建一流大学体系。要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加强基础学科培养能力,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对现有学科专业体系进行调整升级,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加快培养紧缺人才。”

“要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一流大学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要完善以健康学术生态为基础、以有效学术治理为保障、以产生一流学术成果和培养一流人才为目标的大学创新体系,勇于攻克“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北大医学奋进之路

立德树人

培育时代新人

北大医学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从强化育人职能、加强师德建设、改革思政课程等方面入手,深入推动三全育人。行政管理干部、专业教师、高年资的专家学者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指导社会实践、参加学生军训担任领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和真实场域深度参与育人工作。

2021年12月13日,《中国教育报》高教周刊思政专版,以“北京大学医学部:思政教育为医学生披上白衣铠甲”为题,报道医学专业思政教育的举措和成效。

深挖专业课程的思想育人功效,培养充满人文情怀、爱党爱国的优秀医学人才。北大医学将医学学科专业优势和文化优势转化为思想育人优势,在“健康中国”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引导学生树立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奋斗终身的职业理想。号召全体教师言传身教地强化学生人文修养,将仁爱之心贯穿整个课程体系,涵养“全心全意人民服务”的职业操守。

口腔医学院设立博学、博远育人体系,在探索专业医学院开设思政课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以“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为目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发掘北大医护工作者参与抗击非典、灾情救助、援藏援疆、抗击新冠疫情、冬奥医疗保障等鲜活的先进事迹作为“立德树人”的生动教材和宝贵资源,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培养学生不惧风雨、勇挑重担的优秀品质。

北大医学人百余年传承厚道,用挚爱守护苍生。北大医学人将始终牢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以促进人民群众健康为己任,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医教协同

探索新范式教育

北大医学在引领全国医学人才培养理念、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医学研究生教育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北大医学探索新时代医学教育的新范式,深入推进医教协同改革。

在2008年新途径教学改革的基础上,2019年北京大学全面启动新时代临床医学教育教学改革,按照“新医科”理念提出“革新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培养医学拔尖创新人才”的改革目标。目前,已在部分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全面开展“医学基础综合+器官系统整合课程”,学生在整合课程中开始了主动性、探究性、整体性、应用性的学习。新教改从“知识呈现”到“知识构建”,从“相对分隔”到“充分融合”,引导学生临床综合能力,特别是临床思维的形成与发展。

北大新时代临床医学教育教学改革起跑

2016年,学校探索并试点公共卫生应用型博士(DrPH)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面向未来,具有潜在领导力的公共卫生领域骨干力量。2021年北大医学与北京市卫健委合作,开展北京市DrPH专项计划,推动形成医教协同育人机制,努力探索“北京模式”,从而彰显特色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服务国家公共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能力。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DrPH项目研讨论证会

在推进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特别是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业学位博士综合改革试点过程中,北大医学牢牢把握“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专科设置,以岗位胜任为导向的能力培养”两大导向,探索专业学位博士培养和专科医师培训的有机衔接。

未来北大医学将以新医科理念为统领,培养卓越的医学创新人才。优化人才结构,开展多样化复合型医学拔尖人才的改革试点,构筑“学科交叉”、“知识交叉”、“能力交叉”的全方位交叉培养体系。

交叉融合

赋能新医科建设

新医科建设是推动现代医学进一步纵深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交叉融合是新医科建设的赋能动力。“临床医学+X”是推动新医科建设的重要抓手。首轮“双一流”建设中,北京大学将“临床医学+X”作为两大战略性重大交叉学科布局之一。北大医学立足国家需求,依托大学全科优势,以临床医学需求为牵引,打破学科壁垒,多维并举全面推进新医科建设。

推进以高峰学科为牵引的医学学科群发展,提升高峰学科前沿引领水平,促进医学学科内部有机融合。

2022年3月4日,医学部召开北大医学国际顶尖学科(方向)发展研讨会。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重大问题,建设一批跨学科新体制中心,打造跨学科协同创新平台。

设立跨学科联合研究专项,大力推进医-工、医-信、医-生、医-化等多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

促进了医学部与理学部、信息与工程科学部、跨学科类三大学部中的10家单位开展交叉融合。交叉专项设立以来,医学部与本部合作占比为62%,医学部内部交叉合作项目占比38%

启动北大医学青年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全力打造常态化跨学科创新合作交流模式。

加强跨学科人才队伍建设,深入探索双聘、集群聘任、附属医院教师队伍的分系列管理等人事制度创新。

夯实高校附属医院医学人才培养主阵地,促进学科创新交叉融合,探索基于国家高水平科研项目、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重大工程项目和急需紧缺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从2022年起探索实施医学创新交叉博士研究生招生项目,设立“基础临床转化博士生”,药学“4+X本博融通”等交叉学科专项招生项目,构建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

2021年12月28日,北大医学健康数据科学学科发展研讨会顺利召开。

北京大学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办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现代化研讨会。

北大医学“药学创新班”

在学科建设新时期,北大医学将牢记习总书记关于“要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的指示要求,深化融合创新。把坚持“四个面向”作为优化学科布局的根本遵循,走内涵式高质量学科发展之路。加强医学学科体系内部重塑,深化医学学科内部各学科之间的联动创新,以“高峰牵引、协同创新”的原则推动一批世界一流前列学科/学科群向世界顶尖水平迈进,进一步激发医学学科内生发展动力。

同时,积极促进新医科与理工文等学科的深度融合,加强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科技创新,扩展医学学科外延,以“临床医学+X”建设带动更广范围的“医学+X”,不断增强北大医学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源动力,切实发挥前沿示范引领作用。

科技创新

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近年来北大医学优化学科建设布局、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持续推进“双一流”建设高质量发展,原始创新能力及服务国家重大需求能力显著增强。“十三五”期间北大医学共牵头承担重大项目69项,获批国拨经费14亿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与经费数与“十二五”期间相比均有大幅度提高,获批基金委基础科学研究中心项目;新增国家级基地6个;获国家级科技奖励7项;高水平原始创新成果不断涌现,Science、Lancet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44篇,北大医学国际学术影响力持续提升;134项科研成果实现转化,总转让金额3.45亿元,产学研融合不断深化。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乔杰院士带领的生殖医学团队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谢晓亮、汤富酬团队合作的研究成果成功入选《中国21世纪重要医学成就》。

未来北大医学将以“打造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为目标,提升北大医学原始创新能力。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和国家重大需求,加强顶层设计与多学科的统筹协调,打造国际前沿的重大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在重大疾病防治、药物与创新生物制剂、医疗器械、智慧医疗、生物技术等生命认知、疾病防治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加强重点部署,强化有组织的科学研究,增强医学科技攻关能力。力争在生殖医学、肾脏病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率先突破;开展基础与临床的“全链条”攻关,在新药创制、装备制造、智慧医疗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打造“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

新标志、新里程、新号角 —— 北京大学医学科技楼落成亮相。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在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及常见多发疾病等若干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领域建设一批基础研究特区,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取得具有重要影响的原创性科学研究成果,勇作“基础研究的主力军”。

深化改革,体制创新,营造良好科技生态。探索构建新型科研评估体系,优化各类科技人才人类评价体系;培养科技成果转化专业化队伍建设,搭建各类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科技伦理治理水平和科研诚信制度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环境。


404 Not Found (没有找到访问的页面)

出错了

404 Not Found (没有找到访问的页面)
返回首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