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没有找到访问的页面)

出错了

404 Not Found (没有找到访问的页面)
返回首页

就业率是参考,但不是风向标

2013年06月18日 来源:《高校招生》杂志
上海外国语大学招办主任 王斌华

从职业规划的角度看,填报专业志愿必须紧密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职业倾向,必须考虑自己今后想要从事的职业。学业和就业的前后衔接,从某种意义上说,选专业就是选职业。因此在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之上,以就业率来选择专业也不失为方法一种。

但在运用就业率为选择专业的参考时,部分考生和家长还仅仅凭借就业率数字的高低去选择,而忽略了就业率中有参考价值的部分。本文,从对就业率的分析出发,告诉考生如何认识就业率并利用就业率来选择专业。

就业率高低的形成

考生和家长喜欢以就业率来判断专业和选择专业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就业率的呈现方式简单、直接,从高到低把就业现状靠前和就业不理想的专业罗列出来。但这简单的数字的形成,却与许多因素有关,如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高校的培养质量等。

首先,就业率与专业设置是否对接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有关。如果学科和专业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就业率就会高一些,反之就业率就低。为了配合国家“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为国家培养急需的高端国际型特色人才,小语种专业蓬勃发展,且就业情况不错。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了培养适合“走出去”的专业人才。一是做强外语类专业,目前学校开设22个语种25个语言类专业,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具有从本科到博士后的人才培养体系;二是创新复合型专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学校开设“专业+外语”的复合型专业,涵盖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毕业生外语基础厚、专业口径宽、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他们在交流层面懂语言,业务层面懂专业,合作层面懂文化;三是推进国际化办学,学校当前将国际化办学视为核心发展战略,积极开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鼓励青年学子放眼世界,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砥砺成长,充分吸收世界高等教育的优秀成果与先进经验。学校已先后与50个国家和地区的260所大学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联合国、欧盟等国际组织保持了密切的交流往来。

其次,就业率与招生规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等因素有关。就业率反映的是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之间的供需关系,供求平衡能保持稳定的就业率,供过于求会使就业率低迷,供不应求则会使就业率维持高位。比如有一些社会紧急需求的某类专业人才,在开设该专业院校较少时因为毕业人数少而会出现“提前预定就业”的情况。当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和人才需求饱合的情况变化,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就业“春天”后,这些专业可能会遭遇就业“瓶颈”。比如近几年某社会调查机构统计的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生物工程等专业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而需求量稳定,就业情况不太良好。因此为了避免毕业人数超过社会需求而导致就业困难,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生多年来保持稳定的招生规模,学校高度重视教育质量,注重内涵式发展,加强外语类、复合型、国际化三大核心竞争力建设,对本科生实施小班化、精品化教育。同时根据市场需求,部分小语种专业实行隔年招生,有些小语种专业每4年招生一次,招生规模控制在10~15人之间。这样就能保证毕业人数数量与社会需求数量大体相当,而就业率也趋于稳定。

第三,就业率与生源质量和学校培养质量有关。纵观人才培养各环节,招生是人才培养进口关,就业是人才培养的出口关,期间贯穿了学校培养的全过程。生源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又会影响到毕业生就业质量,这三者之间最好能够形成良性互动。上海外国语大学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拥有一批国家级和上海市精品课程、全外语和双语课程;学校对接国际最新课程,将全球教学资源引入课堂,邀请世界知名学者开设课程讲座;学校开展通识教育,强化学科交叉、专业融合和课程的综合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学校广泛开展校际合作,为学生在校期间海外学习交流搭建平台;学校加强实践环节,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创立同传口译实验室、ERP实验室、公共关系实验室、3D摄影实验室、校园广播电视台等学生实践实训基地和平台;学校积极打造国际化特色人才培养创新平台,开设外语专业卓越人才培养实验班,推动多语种高端翻译人才、多语种国际新闻传播人才、无国界工商管理创新人才、应用经济学国际创新人才、涉外法学人才的培养;学校已陆续与新华通讯社、中国日报社等建立联合办学体系,并实施长三角高校学分互认计划。上外优质的教学实现了学生“优进、优育、优出”的培养要求,保障了毕业生的高就业率。

走出就业率认识误区

热门专业一定就业率高?

由于某些专业当下就业情况良好或所属行业发展迅速,许多考生对这些专业关注度高、报考热情高而导致了“热门专业”的出现,但“热门专业”却不一定就对应高就业率。专业的冷热的形成要取决于专业报考人数的多少,而就业率的高低却取决于毕业人数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异。毕业人数少了,专业供不应求,就业率就高;反之毕业人数多了,专业供过于求,就业率就会下降。

比如某些专业多年都为“热门专业”,开设高校数量越来越多,报考考生数量逐渐增加,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供大于求,专业的就业率必然下降的情况。如前些年热门的计算机应用专业就是如此,该专业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在报考时是众人追捧,趋之若鹜,但随着毕业人数越来越多而行业趋于饱合,就业情况就大不如前。而有一些在报考时不太受考生欢迎的“冷门专业”,比如毕业后需到较为艰苦的地域、行业就业的石油工程、采矿工程等专业,其就业率近几年一直走高。

所以考生在选择专业时,不要紧盯“热门专业”,不要想当然地以为“热门专业”就业率一定高。

就业率高的专业招生人数少?

一般来说招生人数多了,同一专业毕业生竞争激烈了,就业率就低了。所以有些考生和家长会如此理解:如果某专业招生人数少,那么其就业率一定高;如果某专业招生人数多,那么其就业率一定低。

这种理解并不正确。首先如前面分析就业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人力资源的供求关系。即使有些专业招生人数众多,只要该行业处于发展上升时期,市场需求旺盛,就业率还是很高的。比如车辆工程专业,根据教育部的就业统计,其毕业人数从2009年的8000人增加2011年的20000人,但其就业率仍呈上升趋势,从2009年的85%上升到2011年的95%。这与我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而需要相关的专业人才是分不开的。

反之,某些招生人数少的专业,由于其针对领域或行业较为狭窄,即使招生人数较少而因为社会需求不大而导致就业率并不高。比如草业科学专业,虽然其近三年招生人数均只有2000人,但其平均就业率仅75%。

所以就业率的高低与招生人数的多少并没有完全直接的反比关系。就业率的高低不在于招生人数的绝对数量,而在于招生人数的相对数量,即招生规模要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

某专业就业率高,各校情况都一样?

由于学校的师资、办学历史及社会声誉不同,同一专业在不同学校的就业率和就业层次会有所不同。一些具有某些专业培养优势与特色的院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比较受青睐。一方面,这些院校开设的优势专业或者特色专业经过很多年的积累,在相关行业已经有很高的知名度。例如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英语、日语等专业,但上海外国语大学由于在外语教学上的独特优势,此类专业的毕业生始终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另一方面,一些比较知名的企事业单位和跨国企业,在选择毕业生时更注重毕业生的受教育环境和综合素质,因此在招聘时,更习惯圈定学校范围,而这也可能导致同一专业在不同学校的就业率不尽相同。

从就业率中找到最有用的信息

既然仅凭就业率高低不能找到最有效的选择专业的信息,那么与就业率相关的哪些方面可以作为专业选择的判断呢?

就业质量

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同量与质的关系,就业率是毕业生就业的一个指标,它只反映毕业生就业人数的比例,还不能够真实地反映学校的办学实力、教学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状况等。就业质量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毕业生自主择业,学以致用,专业对口度较高;用人单位维护毕业生合法权益,毕业生收入水平较高;毕业生工作相对稳定,就业稳定性较高。

一所高校某专业的就业质量如何,可以从到学校进行招聘方的情况来判断。一般从大四的上学期开始,各高校会开始组织现场招聘,如果到场进行招聘或在高校单独组织宣讲招聘活动的用人方大多为国企、央企、知名民企,且提供给本校学生的岗位多样且人数较多,那么就意味着该校学生更有机会进入这些就业环境较好、就业待遇稳定的单位工作。如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毕业生走向大多为中联部、外交部、商务部等国家部委,各省(区、市)政府外办;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中国路桥工程有限公司、中信建设有限公司、宝钢集团、上汽集团、中国石化集团、中国工商银行、上海电气电站集团、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等大型国有企业;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摩根士丹利、宝洁、联合利华、阿迪达斯等国际知名企业。

此外,还可以通过与专业毕业生交流,了解其就业领域、就业现状等,并作为专业就业质量的判断。

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必须紧密联系起来,一味看就业率而忽视就业质量是不可取的,而片面追求就业质量忽视就业率也是没有意义的。

就业前景

从目前的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口径看,就业率不仅包括实际参加工作的毕业生人数,还包括考研进入复试、出国留学、自主创业以及灵活就业的人数。因此就业率的概念比较宽泛,不能直接反映毕业生参加工作的情况。

就业率是过去时,就业前景是将来时,用就业率是无法判断就业前景的。就业前景会受到社会经济发展大环境的影响,在经济繁荣时期,社会需求旺盛,就业率水平高,失业率低;在经济萧条时期,市场不景气,失业率高,就业水平低。就业前景还受到行业发展小环境的影响,新兴行业或朝阳产业对人才有持续的需求,相应专业就业率就高;夕阳产业人才需求饱和,相应专业就业率就下降。

如果某个专业目前就业率较高,并不意味今后会一直持续走高。学生选择大学专业到大学毕业,一般有四年的时间,这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有了很大发展,各行业的人才供求关系有了新的变化,这时的就业率可能与四年前的数据大不相同了。

考生和家长对某个专业的就业前景分析,要从相关行业对某专业的毕业生需求情况及社会、科技、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综合考查和判断,而不是简单地从就业率一个单纯的数据进行分析。

不可仅凭就业率选择专业

在选择专业时关注就业率,说明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更加考虑考生的职业发展,这是考生理性填报志愿和进行职业规划的表现。但就业率在专业选择中,仅为一个参考角度,而不能成为专业选择的主要依据。考生需要扫除以上关于就业率的几个认识误区,从选择职业的角度选择专业,而不是按就业率选择专业。

建议考生在填报志愿前对自己做一个科学的职业测评,以“志向”定“志愿”。通过职业测评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范围,然后规划好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根据这一职业规划,合理选报一个与自己特质、兴趣相宜的专业,选定专业后,进一步了解相关院校及专业的社会声誉、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国际合作等,了解所要填报专业学习的课程设置、就业方向、发展前景,最终选择到最适合自己的学校与专业。

404 Not Found (没有找到访问的页面)

出错了

404 Not Found (没有找到访问的页面)
返回首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