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高考改革应以统考为主 逐步走向多样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终身化、国际化趋势的到来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展,高校招生考试的内容、形式、录取办法也必将随之进行调整。过去以选拔或淘汰式为主的招考机制,将转变为展示才能和全面评价的招考机制。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统一考试还将是适应国情的主要招考办法或基本形式,但应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改革,使 高考 逐步走向多样化,克服统考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核、个性特征评价上的局限,进一步满足时代以人为本、注重个性特长的选拔人才的更高要求。
高考改革目标
统考为主、能力测试、多元评价、分类招生
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正在趋同存异,在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面出现一种趋同现象。一方面,一些原先完全分散由各高校单独招生的国家,逐渐采用统一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原来实行高校统一考试的国家或地区,特别是考试竞争激烈的东亚国家和地区,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和入学机会的增多,开始扩大高校和考生的选择权,实行入学方式的多元化。
大体而言,中国的高考改革方向是从统一走向多样,从招考合一走向招考分离,最终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以统考为主、统分结合的多元招生考试制度。
理想的招生考试制度,是使所有的高校挑选最合适的生源,使所有的学生选择最合适的高校,体现双向选择原则的制度。高考改革的终极目标,并不是改成各高校单独招考,也不见得模仿美国高校招考模式,而是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有自身特色的招考制度。
构建这一制度,应该把握好“三个规律”:一是人才培养或教育教学规律,二是考试科学或人才选拔规律,三是与高考密切相关的社会要素的发展规律。
高考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统考为主、能力测试、多元评价、分类招生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
具体而言,就是要逐步建立起以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能力测试为主,与多元化考试评价和多样化选拔录取相结合,政府宏观指导、调控,专业机构命题和组织考试,高校自主招生、自我约束,社会有效监督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
高考改革原则
统筹兼顾、公平公正、多样选择、循序渐进
建立现代高校招生考试制度,要遵循“四个有助于”原则,即有助于高校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有助于推进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等学校依法行使办学自主权,有助于高考自身的科学、公平、安全、高效。具体而言,推进高考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
1.统筹兼顾。高考改革中存在着一系列的两难问题,而各种两难的实质往往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改革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复杂的因素,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在两难中寻找相对的平衡点。
2.公平公正。公平公正是高考制度的核心价值,是社会大众对高考最为关注的一个方面,也是高考制度的基本功能和精神所在。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和谐社会的时代,社会公众对考试公平公正的要求和期望比以往更高。高校招生考试从制度设计、命题内容,到录取中的民族和区域分布,都应坚持公平公正原则。
3.科学高效。高考改革不仅在命题和管理方面应该做到科学,而且应注重效率,一是提高考试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准确地测验出应试者的实际水平,将考生区分选拔出来供高等学校挑选;二是如何使考试本身做到高效、经济,使考试简便易行,省时、省事、省力。
4.多样选择。在许多省区实行新课改后,对高考的多样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的情况下,高校招生考试的内容、形式、录取办法等许多方面都面临着更新,走向多样化。在高考改革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实施中,应允许各省市、高校、学生有各种不同的选择,减少行政手段和简单划一的办法。
5.循序渐进。在社会进步方面,渐进的改革优于突变式的革命。为使中学和考生有时间和心理上的准备,以免使中学教学无所适从,应避免颠覆性的、急风骤雨式的高考改革,坚持改革的渐进原则,稳步推进。尤其是在考试内容改革方面,应有一定的继承性。
6.实践可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改革的设想和政策的出台不仅要符合教育原理,还要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理论上正确不一定是可行的,只有可行的才是有效的。高考改革应在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再逐步推开。
1[2][3]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