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长刘西尧 恢复高考的见证者与实施者

2008年01月20日 来源:扬子晚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刘西尧(1916年4月- ),湖南长沙人,出生于一个封建官僚家庭。1936年参加革命活动,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3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参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爆炸竭尽心血,立下了汗马功劳。1977年,时任教育部部长的刘西尧曾参与了我国恢复高考决策的制定实施过程。

  “文革之后,恢复高考决策的出台,可以说,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发挥了巨大的力量。从此,教育和科学迎来了一个百花齐放的春天。”每每谈及此事,刘西尧便深有感触。

  时光荏苒。谈起恢复高考的决策过程,刘西尧将军仍清楚地记得20多年前的情景:1977年8月,复出不久的邓小平自告奋勇挑起了主管教育的工作。在那个炎热的夏天,他亲自召来周培源、苏步青、于光远、王大珩等40多位教育界的著名人士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作汇报。

  “恢复高考的决策是一座纪念碑,它标志着一段历史的结束,同时又是一个崭新时代的开始。”刘西尧说,恢复高考激活了整个社会的思想。

  1977年,刘西尧出任教育部长。8月8日邓小平在科技教育界知识分子座谈会上说:“知识分子的名誉要恢复。”他还说,他在重新回到政治舞台上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解放知识分子”,他愿意给大家当“后勤部长”。邓小平还说,清华大学“变成了清华中学、清华小学”,(教育领域里)“主导方向是红线”, “知识分子中绝大多数是好样的”。他号召大家“至少要用六分之五的时间搞科研,“有人七天七夜搞科研,为什么不可以?”“无论从事科研工作的,还是从事教育工作的,都是劳动者。科研工作、教育工作是脑力劳动,脑力劳动也是劳动嘛。”

  在会上,武汉大学化学系的一位副教授强烈呼吁:从今年起就改进大学招生办法,讲了现行招生制度的四个重大弊端,邓小平问大家:“今年是不是来不及改了?”大家说:“今年改还来得及,最多晚一点。”

  邓小平果断地说:“既然大家要求,那就改过来。”接着又问在场的刘西尧,“你们教育部的那份报告送出没有?”刘西尧回答说:“上午刚送出。”邓小平作了一个坚决的手势,“那还来得及,把它追回来。” 邓小平即向大家表态说:“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不要再搞群众推荐。从高中直接招生,我看可能是早出人才、早出成果的一个好办法。”邓小平的讲话立即轰动了全国。

  会后刘西尧说:八八讲话,震动很大。不过,这些话毕竟只是从邓小平嘴里说出来的,讲话的场合太小,也不是那么正式,能够算数么?8月13日,教育部根据邓小平的指示,在北京饭店召开了当年第二次全国高校招生

  工作会议,会期长达44天。在招生会议上,大多数与会者都从心底里赞成邓小平的主张,但由于长期的左倾路线的统治,对人们造成了严重的思想障碍,使得会议不能形成统一的意见,不能造成一股冲破阻力的强大潮势。

  《人民日报》的一名记者以《情况汇编·特刊》的形式将会议的情况上报中央。邓小平看了后说:“最近《人民日报》记者找了6位参加过197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同志座谈,写了一份材料,讲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产生的经过,很可以看看。《纪要》是姚文元修改、张春桥定稿的,当时不少人对这个《纪要》有意见。《人民日报》记者写的这份材料说明了问题的真相。”

  邓小平同志看出这次招生会议迟迟不能作出正确结论的关键所在,9月19日,专门把刘西尧等人找来进行了一次重要谈话。他指出:“对这个《纪要》要进行批判,划清是非界线”,“建国后的17年,各条战线,包括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的战线,都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路线占主导地位,唯独你们教育战线不是这样,能说得通吗?《纪要》是毛泽东同志画了圈的,毛泽东同志画了圈,不等于说里面就没有是非问题了。”邓小平尖锐地批评说:“你们的思想没有解放出来。你们管教育的不为广大知识分子说话,还背着‘两个估计’的包袱,将来要摔跟斗的。现在教育工作者对你们教育部有议论,你们要心里有数,要敢于大胆讲话。”

  邓小平说:“教育部要争取主动。你们还没有取得主动,至少说明你们胆子小,怕又跟着我犯错误。”1979年2月,刘西尧离开教育部,12月任四川省副省长。

  会上,武汉大学副教授查全性强烈呼吁:从今年起就改进招生办法,再也不能忽视新生质量了。

  刘西尧说,恢复高考的消息如同一声春雷,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中国教育如一列多年停滞不前的火车添足了燃料,就要向着美好前景飞奔。

  1977年冬天,在邓小平亲自过问和部署下,关闭10年之久的高考考场大门终于重新打开,570万考生走进了考场,加上1978年夏季的考生,共1160万人。这是世界考试史上考生人数最多的一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