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学督导要实现“三个转变”

2015年11月19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教育报》对职业教育提高质量的讨论越来越多。面对高职教育新常态,高职教育质量管理专家杨应崧教授提出建立高职院校质量管理自我保健机制的要求。而校内教学督导则是建立自我保健机制的重要手段,完善教学督导体制,督导质量要点,已成为职业院校提高质量的当务之急,为此教学督导要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明确目标,质量管理由对教师教学行为的督导向专业质量转变。

在职业院校规模发展时期,多数学校的教学督导是督导教学的全过程,如采取日常督导、综合督导、专项督导、跟踪调查等多种形式,对常规教学环节进行全程质量监控。有的对教师的课堂教学采取“点、线、面”的督导,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立体交叉”式的综合评价;有的采取“督教”“督学”“督管”等方式进行督导。所有这些督导方式其着眼点都是对整个教学运行层面的督导。

职业院校进入内涵发展阶段,对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教学督导必须在理念上创新,对督导机制进行改革,以人才培养质量为切入点,由对整个教学行为的督导转到以专业课程为主要载体的教学质量层面上来,实现由督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向专业课程质量的转变。

二是重心下移,质量管理由校级督导向校院两级督导转变。

学校教学督导面向全院教师采用“听、查、谈、议、考、导”等方式,其实只能了解到教学的大概,在专业质量管理上有“隔靴搔痒”的感觉,因此有必要构建校院两级督导。

校级督导将工作着眼点放在专业质量管理层面上。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学校教学管理的需要,提出年度质量管理的重点;对院系质量管理提出指导性意见,并对各院系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对各院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评审,协助院系研究和解决质量管理中的问题;对实践性教学的性价比进行研究;对学生技能进行测试;对专业质量进行内审;对专业质量进行校内外评价,确定专业质量层次。院系则将质量管理的重心放在专业建设层面,由专业教研室负责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教材,对教学组织形式进行集体研究,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教学效果进行测试;负责组织听课活动,督促教师对自身教学进行反思;组织学生评教评学,听取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意见反馈;检查教师的授课计划、教案、考试命题、阅卷、成绩评定及质量分析等。

质量管理下移的优势是通过督导,既能掌握学校整个教学情况,又能及时指导院系开展质量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质量评价,由校内评价向校内外评价结合转变。

教学质量评价需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以教学目标体系为依据,考查实际工作的结果与目标的接近程度;定量评价则以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为依据。为使评价结果更真实、更客观,质量评价要由校内向校外拓展延伸。

要将学校各专业每年的招生人数和毕业人数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本校各专业在本省专业群内的校均值、各专业学生人数在全省所占的比重、相对规模、该专业在省内的相对排序,确定本校各专业在省内的位置和影响力,进而评价该专业质量。

要对专业招生计划数、专业填报数、报到率等数据进行研究。招生计划数是教育规划部门针对该专业前几年招生实际人数的综合评价,结合市场需要给出的预期数据;专业填报数则反映学生和家长对学校该专业的质量信任度以及对市场的期待;报到率则是社会对学校专业质量与就业市场的一种认同。这些数据可以折射出专业质量层次。

要调查学生的满意度,可以利用检查实习的机会与实习生、毕业生进行座谈,了解实习生、毕业生在岗位上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运用情况。调查中得到的数据经过处理后,可以用来对全校各专业满意度进行排序,确定专业质量校内排名,进而分析各专业的总体质量状况和各专业的内在质量,为今后加强专业建设提供依据。

要对用人单位满意度进行调查,了解用人单位的评价。学校在实习巡回检查时,不仅要了解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还要调查用人单位的满意度。通过与用人单位座谈,由用人单位填写《毕业生质量——用人单位质量信息反馈表》等方式搜集用人单位意见,在数据处理后得到专业质量的校外排序。 (李承钧 作者系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督导员)

微信扫一扫
高考全知道
必威体育首页客服电话
官方微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