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健雄学院打通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

2014年12月10日 来源:扬子晚报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定岗双元 三站互动 4-6轮换


2014年江苏高校招生的大幕刚落下不久,但来自太仓市明德中学达到本三线的20名毕业生已经明确了未来四年的学习,乃至就业的方向。为他们早早“指明方向”的是太仓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上海同济大学、一所德国大学以及德企舍弗勒共同组办的“本科定岗双元班”。在班级招生之前,两家德企就已经为他们“预留”了20个技术技能型工程师的岗位。

“职业教育涵盖教育与产业两大领域,其中最难的、也是最简单的,就是职业教育的‘哥德巴赫猜想’——如何做到校企合作的常规化、模式化、制度化。”太仓健雄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魏晓锋告诉记者,健雄学院紧扣太仓作为“德企之乡”的区位优势,引入、改造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模式,形成了本土化的“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形成了学校企业‘双元主体’、学生学徒‘双身份’的培养新格局,真正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在魏晓锋看来,“定岗双元”正是健雄学院破解职业教育难题,打通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的“金钥匙”。

“三站互动” 校企合作“定制”人才

记者日前在“AHK—上海、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技术工人培训中心”(中德培训中心)内看到,不少健雄学院的实训学生正在德国专家“手把手”地指导下制作模具部件。据了解,这批学生来自健雄学院的机电类专业,他们自大一入学初就与德企博士集团签订了定岗双元的“委培协议”,目前正在中德培训中心内学习博士产品模具的基本加工方法。

中德培训中心是健雄学院2007年与德国工商行会上海代表处共同成立的“跨企业培训中心”。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陈智强介绍,作为学校资源与企业资源整合的平台、课堂教学与车间实训对接的平台、教育属性与职业属性融合的平台,“跨企业培训中心”能够提供行业认可度高的优质职业培训和全真企业环境,弥补企业培养教育性不够、学校教学职业性不强的先天不足,成为校企紧密合作的桥梁与纽带。

跨企业培训中心的建立,打通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成为办学主体的“最后一公里”障碍。学生的学习场所不局限于课堂,而是在学校、跨企业培训中心、企业三站中轮转交替,最终成为企业合格的“准员工”。

“4-6轮换” “学生”“学徒”双重身份

顾伟是太仓健雄职业技术学院首届“定岗双元班”的学生,毕业仅仅五年,他已成为知名德企舍弗勒的维修工程师。“在新生入学军训之后,我就成了舍弗勒的一名学徒,这么算来,我其实是有着8年工龄的‘老员工’了。”

陈智强告诉记者,“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岗位(群)要求,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工学交替组织教学活动,学生与企业签订职业培训协议,成为企业的学徒,以“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培养。

为了让学生完全适应自己的“双重身份”,健雄学院构建了“4-6轮换”的“定岗双元”课程体系:4周在学校学习,6周在培训中心或企业岗位培训。“在轮换教学过程中,我们从学生、学徒逐步过渡到了企业员工的身份。在正式工作后,面对熟悉的环境,我们比那些本科生、研究生更容易上手。”顾伟说道。

在“定岗双元”人才培养体系下,学生不但岗位匹配度高,更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江苏省教育厅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健雄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就业满意度均进入全省高职院校前3位,平均月薪进入前10位。

长效合作 反哺区域经济发展

健雄学院在深化“双元制”本土化内涵的过程中,针对区域产业发展需求,陆续出台新举措缓解太仓高层次人才匮乏困境。除了今年开班的“本科定岗双元班”以外,健雄学院还将“双元制”延伸到研究生层面,与东南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组建“健雄联合研究院”,已引进东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的工程师和专业硕士来太仓进行“双元”培养。

完善的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的同时也“反哺”了地方产业发展。落户太仓的德企从设立“定岗双元”之初的六七十家到目前超过两百家,区域成为目前国内唯一的“中德企业合作基地”、“中德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园区”。

“健雄教育与地方企业相生相伴、互惠共赢的格局日趋形成。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目前与健雄学院达成合作关系的企业超过200家,健雄学院还是10家企业在职员工的岗位技能培训基地,已面向省内外开展高技能培训达6000多人次。”魏晓锋说。(单素鹏)

微信扫一扫
高考全知道
必威体育首页客服电话
官方微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