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全省高校创先争优活动座谈会作经验交流发言

2011年05月11日 来源: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二维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5月6日,全省高校创先争优活动座谈会在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召开,会议传达了全国、全省创先争优活动座谈会精神,就推进全省高校创先争优活动作出了重要部署。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柯尊平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

  会议强调,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中央和省委一直高度重视,中央和省委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精神,紧扣“高位求进、加快发展”全省工作基调,突出“击鼓奋进、跳起摸高”要求,组织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实际,不断把创先争优活动引向深入:一是以开展“四大活动”为载体,引导党组织和党员开展承诺践诺活动、党员示范活动、志愿服务活动、“感恩奋进”主题教育活动,推动创先争优有形化常态化;二是以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为重点,广泛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推动解决一批群众反映突出问题,把创先争优活动办成惠民利民便民工程;三是以学习先进典型为动力,推树一批先进典型,组织党员干部对照典型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找差距、明方向、增动力,进一步形成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高职院校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院长司徒渝以《创高职发展之先,争国家示范之优,不断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高技能人才》为题作了交流发言,介绍了我院创先争优活动的做法和成效。

  发言稿全文如下:

   创高职发展之先,争国家示范之优, 不断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高技能人才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首批示范高职学院,也是教育部领导创先争优活动的联系点。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学院党委以“开放创新,提高质量,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探索中国特色高职发展道路”为主题,紧扣中心工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服务社会新机制,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输送高技能人才。

  一、创新活动思路,确保创先争优与中心工作有机结合。我院是伴随“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德阳市一同成长起来的职 业院校,几十年与重装企业唇齿相依、风雨同舟。建立高职学院以来,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四川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机遇,改革创新、攻坚破难,以合作促进步,以服务求支持,实现了又好又快地发展。特别是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学院认真总结办学经验,精心凝炼活动主题,积极创新活动载体,确立了“找准结合点,以对接创新机制;抓住承载点,以活动树立品牌;寻求突破点,用项目驱动成效”的整体活动思路,提出要紧扣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和就业需要,将创先争优与体制创新结合、与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结合、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结合、与师资队伍建设结合、与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结合、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六个结合”,分别在基层党组织、教工党员和学生党员中,大力实施了“示范·堡垒”建设计划、“先锋·旗帜”行动计划和“模范·表率”成才计划这“三大计划”,使创先争优成为学院科学发展的源动力、服务经济社会的推进器。

  二、创新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高度对接。我院紧贴企业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打造一流高技能人才。一是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始终按照“重装企业需要什么样的高技能人才,我们就提供什么样的人才支撑”的要求,致力于与二重、东方集团等共建“校中厂、厂中校”实训基地,通过“校中厂”,把企业引入校园、产品引入实训、工程师引入课堂;通过“厂中校”,让教师进入车间、学生进入工段、教学进入现场,与企业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教学课程内容。我院与二重、东汽联合完成的“‘1221’人才培养模式”荣获了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8%以上,五年来,共为国家培养高技能人才15000名,为德阳重装基地就输送了近4000余人。二是特色活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全面实施“学生党建进公寓”行动,创造性开展“校企合作育英才”结对共建和“争做成才表率”活动,扎实推进党建带团建工作。建立了100余个“学生团员先锋岗”,开展了多个专业的“技能比武出精英”技能大赛。现已与东汽、东电等16家企业结成共建对子,校企联合培养学生党员329名、入党积极分子205名。三是打造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基地。2010年7月,“德阳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作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获批启动。作为建设单位,我们拟在“十二五”期间投入3亿元,将企业和科研机构引入校园,全力打造“重装产学研示范园”,并在工学结合、模块化教学和顶岗实习的基础上,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不断提升在校生的素质、技能,与企业一起实施在岗延伸培训、回炉培训,着力提升毕业生的后续发展能力。

  三、创新服务体系,实现学校发展与地方建设互促双赢。我院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探索校企合作、双赢发展新模式。一是建立校企战略合作的共享平台。按照“产业结构调整到哪里,办学就跟进到哪里”的思路,通过政府主导,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通过行业引领,实现人才培养方案与岗位职业要求对接;通过企业参与,实现教学内容更新与企业技术进步对接,建立起“快速反应、同步跟进、动态调整”的校企合作新机制,形成了“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多方投入3亿多元,校企合作开发培训项目37个,同时为400余家中小企业提供工艺技术服务”的良好局面。二是积极探索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径。大力实施“校村合作”计划,通过与村镇“结对子”,实施“村官培训工程”、信息文化共建行动、党建共建活动、农村贫困家庭子女教育行动等,搭建起高职学院直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综合平台。同时,积极建立中高职目标衔接、专业设置衔接、教学内容衔接、招生就业衔接、学制学分衔接的“台阶式”综合衔接体系,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三是注重党员示范带动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围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通过校内外互动方式,广泛开展“示范党支部”评选活动、“立德树人、铸造师魂”评比活动,实施“教学能手”、“业务能手”培育项目等,设立了“党员科研创新示范岗”、“技术服务与社会化培训示范岗”等216个示范岗。学院各基层党组织主动走出校园,积极与企业对接,承接校企合作项目,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员工培训、生产任务攻坚等工作。一年来,全校650多名党员志愿者在实践活动中立足岗位作贡献、创先争优当先锋,激发出了服务社会的新活力。
微信扫一扫
高考全知道
必威体育首页客服电话
官方微博
Baidu
map